利玛窦再次献上地图,这次,万历皇帝满意了,他让宫中画匠临摹《坤舆万国全图》,送给皇亲国戚观览,之后又流传到韩国、日本等国家,促进了整个亚洲的地理学、天文学的发展。利玛窦也将这幅地图带回欧洲,同样引起轰动,称这幅地图是“不可能的黑色郁金香”。 这次展出的《坤舆万国全图》1∶1比例复制件来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内阁文库,刘杭说:“与日本其他两件藏本不同的是,这个图没有任何着色的痕迹。藏本未经装帧,保存良好,蛀虫和破损程度非常轻微。应该是最接近梵蒂冈那个的藏本。” 目前业界普遍的看法,都认为利玛窦是个外国人,不可能对中国地理了如指掌,这部分主要由李之藻完成——据史料记载,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李之藻30岁时,就曾自己搜集资料,绘制过一幅全国地图。 央视节目《国家宝藏》中,曾播出过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一张明朝万历年间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这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 根据记载,李之藻原刻本《坤舆万国全图》共有七件,都散落保存在国外,分别藏于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宫城县立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原克莱芒学院、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天文台。尤其是梵蒂冈教廷图书馆的藏本最佳,六屏幅完整,上面有三颗耶稣会印章,没有着色,是当时耶稣会从中国寄回梵蒂冈的。目前中国国内没有《坤舆万国全图》原刻本,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是根据刻本摹绘的版本。 身为地图爱好者,刘杭担任过《浙江省地图集》文字主编,还参与过《杭州都市生活地图册》《杭州市地图集》《浙江省古旧地图集》等项目的编撰。这几年,他把研究方向集中到了搜集各个时期的浙江舆图资源。2016年,在他主持下,浙江图书馆成立了一支浙江省地方文化资源组织与建设团队,专门开展“浙江省舆图资源调查与研究”项目。主要搜集海内外稀见流传的浙江舆图资料,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等。 “自新石器时代的上山文化起,浙江文化所蕴含的创造力基因就已散布在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良渚文化中。在经历了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和靖康之难后,随着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三次南移,从南宋建都杭州起,浙江就以“山川形势之美,衣冠文物之盛”而冠绝四方。单以在中国地图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就有沈括、清濬、李之藻、黄炳垕等,具有丰富的舆图资源。”刘杭说,“但是,遗憾的是,目前公开出版的浙江省舆图文献仅《浙江古旧地图集》及杭州市、湖州市、温州市的地方古旧地图集,数量有限,还有大量的舆图资源没有被发现和开发。” “域外集珍——海外收藏浙江舆图系列展览”最后一期从12月25日开始,主要来自日本的国立国会图书馆和国立公文书馆,其中最重磅的就是《坤舆万国全图》,和南京博物馆院藏的摹绘版不同,这次展出的是明代初版原刻本的1∶1比例复制件。 参与绘制这幅地图的是一个叫李之藻的杭州人,他既是官员,也是科学家。1581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广东肇庆传教。在广东期间,他画了一幅标有西方文字的世界地图,将其挂在教堂门口供人们参观,引起了中国人的好奇和围观。到了1601年,利玛窦由水路从南京出发,沿大运河北上,见到了明万历皇帝,献上了自鸣钟、世界地图等礼物。不过,万历对地图并不满意,一筹莫展的利玛窦见到了对西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李之藻,两人合作绘制了这幅中文版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地图上不仅欧洲地名全部用汉字标注,而且中国各省的名称在地图上也都能找到。 这次“域外集珍——海外收藏浙江舆图系列展览”,就是刘杭团队的舆图搜集和研究成果,“因为战乱和历史的原因,许多珍贵的浙古地图散落到了海外,世界各地都有。我们成立这个团队的目的,不仅仅要把浙江的古地图资源一点点都搜集起来,成立浙江省舆图资源数据库,更重要的是,那是属于每一个浙江人的历史记忆底色。我们理应留存起来。” 《坤舆万国全图》长380.2厘米,宽168.7厘米,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改变了原本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亚洲东部放到了世界中央,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除主图外,还绘有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食图、月食图、赤道北地半球图、赤道南地半球图、中气图等小图,包罗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在各大洋中,绘有16世纪不同类型的帆船9艘,各个海域中,还绘有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15头,南极大陆上绘有陆上动物大象、狮子、鸵鸟、恐龙等8头。如此内容丰富的世界地图,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原标题:明代后期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由利玛窦和杭州人李之藻合作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