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陀飞轮的这些轶事只是腕表问题的冰山一角,回归机芯主题,一块好的机芯无论工艺多么复杂,打磨程度多么精细,最终还是会有或多或少的误差。瑞士天文台认证的标志是-4/+6秒每天,当然现在很多品牌的精准度要高于天文台的,劳力士和欧米茄都宣布他们两家都会内部检测自家生产的机芯。数据统计每年大概有五分之一的瑞士手表都经过这种天文台认证。 不可否认,真力时在机芯上的过人之处实属有目共睹,劳力士迪通拿都曾用过真力时的机芯作为承载。每个腕表品牌都有它自身的“特长”,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吞噬把这种“特长”慢慢磨灭。 所以品牌销售顾问会跟你讲陀飞轮在设计之初的传奇故事,陀飞轮腕表是如何的高大上,但不会跟你说其精准度跟一般的计时码表其实是一样准的事实。 陀飞轮是18世纪宝玑大师发明了一种调速装置,用于抵消地心引力对腕表精准度的影响,理论上来说陀飞轮是一种可以提高精准度的装置,但是要知道在当时陀飞轮针对的往往是一枚怀表;而怀表有一个的特性,就是固定不动的。可如今放在不停位移的机械表上,其对腕表调校准确度的作用几乎为零。 我举一个例子,陀飞轮,表迷肯定不陌生,被称为“极致的机械艺术”“腕表三大复杂功能之一”,但是现如今却被很多表迷吐槽为“鸡肋”功能,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一块非常准的机械表大概1秒每天。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机械表偏差为30秒一个月,那么还是非常精准的表。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以影响精度。这些变量包括温度、磁性和其他不确定的因素。 机械手表打广告的形式有很多,但很少有哪个品牌会用走时精准度来衡量宣传自家腕表的品质,就连劳力士也不例外。但有一个品牌,真力时就曾经宣传过自家机芯的精准度达到日误差0.5秒,计时机芯日误差可达0.01秒。 负面影响机械机芯精度的因素实在太多了,这也是腕表行业不想公开承诺精度的很好理由,一旦一个腕表品牌对精度作出承诺,而在使用过程精准度没有达到商家承诺标准,消费者就会感觉是手表出现问题了,要知道一块几十元的石英表月误差也仅在10秒左右,这个时候消费者就会感到不安并且要求维修服务,而对于商家而言,会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维修现象。这也正是为什么多数的腕表品牌并不引以为傲地宣扬他们的表有多精准的原因。 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机械表的精准度是越来越高,其实对于个人而言,只要误差在合理的范围内都可以接受,毕竟现在人们戴表不单单的只是为了看时间,从某种意义来说,机械表玩的是一种文化和机械质感,如果实在接受不了机械表的误差,那还是选择石英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