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毫米“大飞”主要是考虑更多人的佩戴需求,就像二十年前从原始55毫米军用表到经典46毫米款式一样,大型洋葱头式表冠、清晰易读盘面等外观元素则始终不变,是“大飞”精髓。 与市场化成熟的品牌不同,小众品牌没有那么广泛的市场渠道,品牌认知度低,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并不容易,他们更需用与众不同、有显著特色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年轻人追求风格多变的当下,纵横四海每枚腕表配备3条不同表带,鳄鱼皮表带、金属链带、橡胶表带,根据不同的佩戴环境来替换一下风格,让人感受你对生活的精致态度。 村上隆特别款热度还未消,宇舶表又用一枚一体式链带全透明蓝宝石陀飞轮腕表引发新热点。透明蓝宝石表壳对宇舶表来说不稀奇,自动上链陀飞轮机芯也不是讨论中心,人们关注的重点是宇舶以透明蓝宝石材料制作表链。 雅诺 (Arnold & Son)品牌起源于英国,得名自与宝玑大师过往甚密的英国制表师John Arnold,现在是日本西铁城集团旗下高端品牌,所有表款在瑞士打造,最醒目的元素是超大月相。 钟表与奇迹上海实体展之前,是为期一周的线上日内瓦展,品牌们大都在自家表厂为全球媒体介绍新品。 帝舵凭着这几年对碧湾系列潜水表的成功打造,2021年新品又一次牢牢吸引住了消费者的眼睛,碧湾1958型925银款,在腕表时代罕见地用上银壳,为帝舵斩获大量关注度。 另一款18K黄金碧湾1958也是大为突破,帝舵原本定位亲民,少有金表,大多是间金,且多为包金。这回实打实用18K黄金,价格一下子进入劳力士定价区间,帝舵独立之路又迈出一大步。 对于大部分爱表人来说,高级制表今天的主要功能是贴身配饰、情感联结,是人们对高级制表技艺激情的承载,获取时间不过是附加功能。 在实验室测试中,XPL腕表可以抵抗住超过30000g的冲击力,而飞行员佩戴腕表遭遇的冲击力一般在300g到1000g之间。 蓝宝石质地坚硬,自然界中硬度仅次于钻石,从一块蓝宝石晶体到棱角分明、晶莹剔透的链节,制表师要付出比金属更多倍的时间和耐心去完成手工抛光打磨。 金壳不易氧化,今天大部分金壳怀表还是金闪闪,偶有少量锈迹,但银壳可没那么厉害,历经岁月会重度氧化,银壳怀表保存至今的大都是暗黑色。 XPL腕表应用万国专利SPRIN-g PROTECT减震系统,以一种悬臂式弹簧将机芯悬挂于表壳内,并使用大块金属玻璃(Bulk Metallic Glass,BMG)增强减震能力。 能够逛一逛实体表展,在当下疫情仍阻碍国际交通的情况下更显弥足珍贵。2021年第二届钟表与奇迹上海展,很多中国表迷从全国各地赶到黄浦江畔,感受高级制表文化,欣赏高级制表艺术,享受让国外表友羡慕的幸福。 这些小众品牌显然都想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它们非常迅速地拥有了中文名字。它们这些特色鲜明的表款,应该会触动到那些爱表之人的敏感神经。 超薄腕表是伯爵最知名的表款,从1957年只有2毫米厚的9P手动上链机芯,到2018年Altiplano至臻超薄系列Ultimate Concept腕表整体只有2毫米厚,伯爵继续着超薄神话。 按照宇舶表的策略,未来还会有红橙黄绿蓝等各个不同颜色的一体式蓝宝石链带腕表诞生,组成一道漂亮的彩虹。 但有意思的地方是,今天高级制表仍然像三百年前一样,还在通过材料、技术等创新去提升腕表的精准性、可靠性,哪怕只有1秒。 超薄、镂雕、万年历,本是高级制表三个不同的追求方向,超薄将佩戴舒适性与技术融合,镂雕则是纯粹的艺术,而万年历是时间的本真,当江诗丹顿把他们一起放进纵横四海的表壳里,那真是一种无法抵挡的诱惑。 但与原版稍有不同的是表盘,12点位置下方以万宝龙20世纪30年代的Logo取代美耐华字样,而美耐华表厂标识则被印在6点钟时标上方,“万宝龙就是美耐华,美耐华就是万宝龙”。 对大部分人而言,拥有一枚纵横四海腕表足矣。江诗丹顿今年继续丰富纵横四海系列品类,超薄万年历推出18K白金款式,自动陀飞轮则添加18红金款,都是迷人的蓝色盘面。 上海钟表与奇迹展,延续了日内瓦沙龙时代的传统,为小众品牌与独立制表师品牌设立了一个集中展区。 IWC万国表今年43毫米“大飞”新品,被认为是如今钟表有回归小尺寸的趋势证据之一,但事实上43毫米在腕表世界里已经是大块头。 伯爵为ALC腕表提供了定制服务,从表盘、指针、表桥再到主夹板,客人可以自由选择颜色,一共有超过10000种可能,你完全可以打造出一枚只属于你的超薄腕表。 万宝龙说当年美耐华表厂的制表师就是在望着窗外山峦时灵感乍现,V字型计时轮夹板就这样被设计出来,成为美耐华计时表的标志之一。 左:江诗丹顿Les Cabinotiers阁楼工匠浑天仪式陀飞轮万年历“天象仪”腕表 即便我们可以用电脑手机获取时间,我们仍要将高级制表戴在手腕上,这也正是高级制表今天在功能、设计、艺术等方面持续创新的动力。一丝新意、一点进步,足以触发大脑皮层产生微弱电流,让人心生渴望,让人心满意足。 其实银壳在怀表时代很多,那时还没有钢,怀表基本上就是金壳和银壳,金子昂贵,银子相对价廉,可以覆盖更多客户群。 还一个有趣的地方在表背,“起源”腕表采用将官底,底盖外侧以激光雕刻智慧女神美耐华头像,美耐华(Minerva)之名来自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罗马版,也翻译成“密涅瓦”。 不过这层致密氧化银虽黑却可以保护表壳不被继续氧化。另外帝舵说有秘密配方,这款表不怕氧化,这也是帝舵敢于推出925银款的底气。更何况青铜铜绿是一种对时间变化的追求,银变黑又何尝不是一种岁月痕迹呢? 购买XPL腕表的飞行员应该不多,佩戴去驾驶飞机就更少,但就像我们一开始讨论的,腕表创新能带来身体内神奇的化学反应,XPL腕表独特的外观、材质、抗冲击性能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透明蓝宝石表壳与表链的每一个面都光滑如镜,通透无瑕,似有若无,金属轴、螺丝清晰可辨,蓝宝石链带将宇舶表的蓝宝石疆域再一次拓宽。 探I新机芯首先用于36毫米表款,并且还推出间金款式,这一点蛮令人惊讶。探I与蚝式以及空霸一样算入门款,都是钢款,几乎不用金,此间金款提升了探I系列奢华属性。 费迪南德·贝尔图(Ferdinand Berthoud)是十八世纪的一位制表大师,与宝玑大师处同一时代,同样于法国巴黎成名。新世纪萧邦收购该品牌,以其名为藏家打造传统手工收藏级腕表,天文台级精准、芝麻链恒定动力机构、陀飞轮,是它区别其他品牌的显著标志。 如果财力允许,你当拥有一枚出众的万年历腕表,而纵横四海系列镂雕超薄万年历当仁不让。 今年万宝龙以20世纪30年代美耐华46毫米军用单按钮计时表为蓝本复刻,复刻表从表盘到表壳再到机芯,所有细节均再现原始美耐华的细腻。从内到外的原汁原味,该款腕表被命名为“起源(Origins)”。 “大飞”声名在外,关注度颇高,其实IWC今年重磅产品不应是43毫米“大飞”,而应是大型飞行员Shock Absorber XPL腕表。 但你细想一下,探II与GMT II一样采用3285机芯,具有相同的第二时区功能,要是换陶瓷圈,二者区分度就更低了。所以劳力士会继续保持探II金属圈,与GMT II区别开。 ALC概念腕表经过两年的调试优化,在2020年成为可以戴上手的量产腕表,2毫米,不过一枚硬币的厚度,与表带一样薄,新的极限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江诗丹顿给人的感觉就像绝顶武林高手,也不怎么说话,举手投足间,便将强敌退尽,白衫飘飘,不染一丝尘霾。 上海展览现场,阁楼工匠与艺术大师系列展柜边上总是聚满了爱表之人,表展是难得见到这些珍稀表款的机会,人们为江诗丹顿无限的创意与绝美的技艺所折服。 对于劳力士来说,今年重头新品是探险家系列腕表,探I与探II都换上新一代32系列机芯,最明显变化是动力存储由2天变成3天。 不管人们在媒体上怎么批评新款探I与探II没有新意,但现实中人们还是会陷入运动表流行的漩涡,继续追逐劳力士运动钢款腕表。 从生理学或者社会学角度讲,人是具有复杂情感、社群属性的高级生物,一箪食、一瓢饮之外,人类欲望还有更多,大脑皮层还需要各种各样的刺激来获得愉悦感、幸福感,艺术、精仿表音乐、奢侈品,都是这个范畴。 钟表展览存在的意义也在于此,新品发布并非全部,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哪怕只能通过网络进行对话,辩论与共识,都可以将人们彼此拉近。 少了面对面交流,但线上也有好处,万宝龙介绍新款计时表时便将摄像头转向了窗外,窗口正对着的两座山峰刚好构成了个“V”字形,与万宝龙计时机芯的V字型夹板神似。 宇舶表是材料大师,表壳特色鲜明,色彩多变,与众不同;宇舶表还是融合艺术大师,与先锋艺术家跨界的宇舶表,年轻一代喜欢到不行,要个性要炫酷还看宇舶。 探II外观变化不明显,还是那个钢圈,还是那个黄色24小时针,此前人们猜探II会更新陶瓷圈,但劳力士并没这么做,有些人很失望。 亨利慕时每年一款超越常规的腕表,2021年是表盘如电子设备等待画面的Swiss Alp Watch Infinite Reboot腕表;亚明时(Armin Strom)以共振表款出现在人们视野里,两套擒纵系统具有鲜明个性;珀内尔(Purnell)只做陀飞轮,而且独特的双球陀飞轮十分惹眼。 人们今天还佩戴高级机械腕表的意义为何?江诗丹顿为什么还要做那么复杂的阁楼工匠?宇舶表做透明蓝宝石腕表又是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