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丽丝到汤姆索亚,从荒岛到不能回头的隧道,每一个童年幻想里都有一段“奇遇历险记”的影子。这些历险式的叙事构成,逐渐划归为未来面对生活的下意识。此次展览共呈现八位青年艺术家,他们或出生新疆,或者拥有一段重要的新疆生活,作品形式则横跨涂鸦,油画,新媒体,雕塑,行为艺术和影像,试图探索新一代艺术家的社会观察,自我发现和对未来的参与。 由于疫情影响,David Zwirner画廊暂时关闭了实体空间,但线上活动却借此机会得到了很好得发展,尤其是画廊推出得播客系列,该系列定期邀请艺术家和学者来探讨艺术如何塑造、提升和转变我们的经验,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最佳视觉艺术播客之一。新一轮播客还邀请了作家、策展人和艺术编辑的加入,比如摄影师泰勒·米切尔就与作家、策展人和文化评论家安特沃·阿金特展开了对话。 贝浩登画廊近期解锁全新线上项目#Unlocked:通过艺术家访谈、工作室及居室探访、播客、推荐清单、虚拟观展等栏目,邀请艺术家分享他们的灵感来源,希望在这特殊时刻,更紧密地加强画廊与公众之间的连结。其中,每周二在画廊官网开展的“线上放映”活动,将邀请艺术家们带来罕见的影像作品、行为以及作品纪录片。 biennalefotografie.de/en/edition/virtual-tour 虽然Foam 摄影博物馆目前处于关闭状态,但却在线上推出了一系列以#FoamAtHome命名的精彩活动,涉及线上展览,艺术家问答,策展人导览,高仿手表!杂志亮点等。在展览部分,博物馆不仅推出Vivian Maier个展“色彩”(Works in Color)的在线版本,同时也邀请博物馆主管通过在线视频对展览进行导览,并向公众进一步讲解艺术家的彩色摄影。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对公众免费开放过往刊物及资料档案。 关键词 世界摄影组织是摄影活动的国际性平台,覆盖180多个国家。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赞颂世界上最佳作品与摄影师,提升摄影相关话题的关注度。我们与全球的个人摄影师和行业领先的合作伙伴都建立了长久的纽带,为此我们引以为豪。世界摄影组织每年举办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包括:2020年第十三届的全球规模最大的摄影竞赛——索尼世界摄影奖,当地会面、讲座,以及专注于影像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欲知更多详情,请访问 。 Christophe Guye画廊推出展览“存在缺席”(The Presence of Absence)的全景在线版本。此次展览展示了艺术家Dominique Teufen的三个不同系列。艺术家通过研究相机的工作机制和拍摄过程,挑战了摄影的想象力。在她的作品中,现实和幻觉失去了它们的具体定义,这混淆了人们有关“看见”的理解,并提出了关于真理和知觉的辩证法。 作为亚太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影像艺术平台、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艺博会,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在过去几年中,对亚洲艺术影像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亦建立起关于艺术影像媒介最为权威和活跃的交流平台。影像上海保持开拓精神,聚焦国际前沿,以博物馆品质提供诸多版块的全新内容,为亚太藏家、观众和专业人士提供欣赏和发现影像艺术的上佳体验。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参展画廊均通过严格甄选和精心策展,分布在『核心』(Main)、『平台』(Platform)、『在场』(Staged)及『连接』(Connected)四大版块,其中不仅汇集专注于现当代摄影的国内外顶尖画廊,更囊括本土和国际新兴画廊 。从教科书级别的艺术大师,到活跃在国际摄影和移动影像前沿的艺术新星,逾百位各个年龄层次的优秀艺术家的力作将济济一堂。博览会亦推出『洞见』(Insights)、『焦点』(Spotlight)、『对话』(Conversations)等精彩特展和公众项目版块。 此次展览汇集了38位(组)艺术家的作品,围绕“缓存”这一主题,探讨人们应以何种策略与心态,来应对生活中的例外状态。参展艺术家包括鸟头、陈维、大航海 - 郭熙&张健伶、胡介鸣、林奥劼、刘毅、刘月等。展览试图向观众与艺术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了在春天到来之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响应”,什么是你最想收入你的“缓存数据库”的呢? 《溪山行旅》是世所公认的范宽真迹。这幅北宋山水巨制,曾深刻地影响了张克纯的摄影画面。从一种淡然、冷静与沉着的视角出发,摄影师凭借一种韧性和执着,穿越山川与河流、乡野与城市,去观察这个国家;构筑出一种深沉、优雅的图像结构和虚幻、悠远的壮丽之美,而性格中的安静、寡言在照片中的投射,也成为张克纯能从同代人中跳出,展现其精神力量与境界的另一特质。 此次展览,两位艺术家以图片为媒介为观众呈现摄影艺术的隐喻性与丰盈性。史阳琨的作品《怀旧之邦》以三个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农村为样本,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观察并呈现这种经济模式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尹韵雅的作品《远东之路》则尝试寻求个体灵肉合一。在一段兼具时间性与空间性的西伯利亚铁路之旅中,她将自己交由每一个时空上的变动,借由摄影,投射到她所见到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瞬间上。 随着国内疫情进一步趋稳,上海、北京及部分亚太地区的机构与画廊,纷纷推出了2020年的第一波新展。我们终于可以出门逛展了!而与此同时,由于欧洲等全球其他地区疫情蔓延,海外艺术机构不得不关闭实体空间,劳力士水鬼N厂,通过线上展览与直播,维持人们对艺术的关注,并以这样方式积极参与诸如“社交距离”等现实问题的讨论。或许,在接下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出门逛展还是云端逛展,这会是我们遇到的一个新的问题与选择! 持续的疫情危机导致大多数玛格南摄影师行动受限。作为回应,系列线上栏目“隔离对话”(Quarantine Conversations)应运而生。公众将在这个系列中看到玛格南摄影师之间未经编辑的问答,内容涉及工作、时事以及其间的一切。在第一集中,摄影师Rafal Milach和Newsha Tavakolian讨论了内疚、梦想、在他人中看到自己,以及Tavakolian的全新项目。除此之外,玛格南摄影师也将持续上传自己的创作,构成图像栏目“疫情日记”(Diary of a Pandemic)。 展览展出了重量级艺术家Sigmar Polke,1966至1986年间的摄影作品。作品全部来自格奥尔格·波尔克的私人收藏。西格玛·波尔克坚持实验性、反传统的实践风格,在绘画、摄影、电影等领域成就卓著。他高度创新地使用了一系列技术、标志以及材料。艺术家的作品充满颠覆式的游戏精神,挑战了艺术界的本质主义与教条主义者。 朴英淑在韩国摄影艺术和女权运动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誉为韩国首位使用相机和摄影作为创作媒介的女性艺术家。朴英淑始终专注于肖像摄影创作,作品着重关注女性欲望这一备受社会争议的话题。她以挑衅的方式定位女性身体,提出有关性别动态之不平等和女性受压迫历史之间的问题。展览由十八部作品组成,呈现了艺术家的首个风景摄影系列,作品背后依然是她对女性生活和女性精神基石的不懈探索。 全球贸易及大规模流动,为病毒的主动扩散提供了温床。现代社会在与其不断抗争的历史中,赖以生存的全球体系频频受到震荡,也刺激着我们反思自身。展览“CLEAN”通过参展作品的丰富向度延展词与义的关联,其名既有干净、清洁之意,同时衍生出开元与归零、纯净与更新、澄清与重启等内涵。展览将被划分为四部分,涵盖绘画、影像、新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 Androgyny具有两种定义:一种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特征;另一种是既不具有男性特征,也不具有女性特征,某种程度是非性别参照。作为2019年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创意合作伙伴YYO特展的一次延伸,展览再次聚焦Androgyny,并通过一系列女性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展现人类的柔美、刚毅、性感、坚强、爱恋、悲伤、热情、冷静、独立、寂寞和无奈。 由David Campany策展的2020年Biennale für aktuelle Fotografie现可在线浏览。Biennale für aktuelle Fotografie原定于2月29日至4月26日在曼海姆、路德维希港和海德堡举行。此次双年展的每一个部分都围绕着“图像的爱与生命”这一主题进行挖掘,探索摄影的内在运作方式以及人与摄影的关系。 卡蒂斯特录像库(KADIST Video Library)推出在线展览“AP: 组装人格”,他们邀请策展人Rodolf Frieling从卡斯蒂特录像库和其它录像资源挑选作品进行策划。在当前伪造、虚拟和人工充斥现实和生活的处境下,展览深入艺术、电影、戏剧和行为等的工作室实践,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建构和表演了“真实”。艺术家Guy Ben-Ner, Keren Cytter, Alex Da Corte, Mark Leckey和李然重新组装各种道具,转换镜头角度,改变故事和脚本以及过去经典的表演。这些作品在五个截然不同的设定和参考结构之间赞美装配的复杂性。 尽管时节早已从“开春”转为“暮春”,但假杂志依然无法舍弃他们的传统。在漫长的隔离期后,此次开春书会希望以一种恬淡的久别重逢,成为大家再次相聚的平台。今年,假杂志依然邀请了他们的老朋友,请他们谈谈文字、影像、书籍与真实世界的连接,除此之外,还有拓印工作坊、展览、快闪店、放映以及市集等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 群展 “炼法社” 展出陈维、郝敬班、林东鹏、王拓及杨沛铿的作品。策展人郭瑛借用了十九世纪初神秘学家和仪式魔术师阿莱斯特·克劳利的“magick”概念,作为“了解自己和自身状态的科学”,并比较研究艺术实践中的同样理解。艺术与魔术之间的关联,展示了自然的隐藏法则,研究可见的世界,并展示了梦想和欲望。展览展现了社会现实的复杂层次,在引发惊奇之余,也揭示了我们周遭环境的内在真相。 《直角之诗》(LE POÈME DE L’ANGLE DROIT)是瑞士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在1953年左右完成的石版画和诗歌作品。这部著作分为环境、心灵、肉身、融合、属性、馈赠、工具七个部分,集合了建筑师的图像学和诗歌作品。BROWNIE Art Photography在创办五周年之际,于ZiWU誌屋·Modern Art Base举办展览,以视觉化的方式回应柯布西耶《直角之诗》中对“环境”“心灵”和“肉身”此三部分的诗意描述。 展览分为五个单元:“序曲:我会死的”、“美杜莎的诅咒”、“困兽”、“精炼的愚蠢”、“尾声:未来牧歌”,集结了杨振中、吕楠、陈荣辉、张鼎、袁可如等艺术家,一起探讨但到底什么是恶,善与恶的边界到底何在,以及二者之间有没有一个不稳定的灰色地带和反转的可能性条件等问题。 Monroe画廊在线推出《生活》杂志系列标志性摄影作品。《生活》杂志于1936年至1972年每周出版,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出版物之一,也是阿尔佛勒德·艾森塔斯特、玛格丽特·伯克-怀特、卡尔·迈丹斯等摄影师作品的重要展示橱窗。 此次展览聚焦陈荣辉的摄影系列《空城计》,该系列曾获得第十届三影堂 ALPA 奖,并在《英国摄影杂志》、《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多个著名平台上被报导。与此同时,本系列的第一本正式出版物也将由独立出版社假杂志出版,而在此次展览上,观众可提前看到尚未上市的样书。 “花”是荒木经惟最喜爱表达的对象之一,也是他除人体之外,摄影艺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花”在荒木看来,就是“爱、生、死”。妻子阳子的去世,病床前悄然盛放的花。那幅阳子在棺木中被花环绕的黑白照片,是他最早开始拍摄“花”系列的开端。花成了对妻子的深深眷念,和对生命逝去的感悟。此次展览将「花幽」带到长沙,9个系列,500余幅作品,时间从 1990 年至 2019 年,跨越了整整三十个春秋。 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of Photography)推出了一个由包括埃Elinor Carucci, Ben Gest 和 David Campany在内的国际专家讲授的线上课程项目。讲授主题包括:如何把你的个人生活变成一本有质量的艺术作品,摄影书的编辑和数字处理等。每位演讲者都将发表三场系列讲座。 你有没有对镜子里的自己感到过陌生?此次陈轴个展就是一次对人类日常自我怀疑的诞生过程的探求和思索。展览分为两个部分呈现,第一个部分,艺术家以回溯其七年前的影像创作为始,在作品中通过空间色层变化、动态影像、装置、现场行为等艺术形式,对其所创建的多元表达路径进行探讨;第二部分,为艺术家 2020 年全新作品,包含行为、装置、绘画等多重艺术形式。 近几十年来,时尚摄影早已不再局限于简单地描绘其所兜售的商品。摄影师们想要在时尚与图像的洪流中留下痕迹,就必须从每一季的秀场和街头汲取灵感,并仰赖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图像表现力。此次展览将超越时尚的传奇叙事带给观众,其中不乏时尚摄影界大师级人物Miles Aldridge,Paolo Roversi,Nick Knight,Peter Lindbergh等人的作品。 为了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与公众进行交流,光圈基金会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每周在Instagram上与摄影师、作家、策展人和我们的编辑实时讨论一些话题,话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其同名杂志在近期期刊《House & Home》中所涉及的有关“家”的多种形式和含义等。 由于Claudia Andujar在巴黎的回顾展被推迟,卡地亚艺术基金会建立了一个在线平台,方便观众参观这个极具有纪念意义的展览。与此同时,还在法国媒体平台Les Inrockuptibles开通播客分享艺术家采访。数十年来,艺术家与巴西最大的土著群体之一雅诺马米人(Yanomami)的交往,她由此产生的充满诗意和个人化的艺术唱作,都在此次线上平台和播客上得以展示。 Sean Kelly 画廊推出每日线上项目。这个项目利用画廊的社交媒体,每天播送不同的线上艺术内容,以便能在这个特殊时期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与交流。其系列内容兼顾娱乐性、教育性与启发性,包括带领观众探访艺术家工作室(每周二);深入了解一部艺术作品(周三);回顾画廊30年历史(周四);播放艺术家电影(周五)等。 里森画廊近期推出“里森放映室”活动,第一季共计举办六期,由里森画廊总监 Ossian Ward 策展,为观众实时呈现艺术家的电影与影像作品,每期将在里森画廊官网上持续放映一周。第一季放映电影主题是盛宴和饥荒,关于过剩与缺乏,以及建立和中断的联系。所选影片讲述了我们的数字过度分享、商业的过度投资、环境的疏忽对待以及在语言和文化方面所失去的东西。 展览是由魔金石空间所推出的为期三周的特别项目。2017年,艺术家王兵作品《遗存的影像》中的51张照片作为影像单元,在第14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中展出。此影像集为102张黑白与彩色照片,由艺术家王兵于1994年至2001年间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拍摄。它是个人存留的某种记忆,它不属于社会,不属于某种广泛的历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时间里,艺术家群体是如何管理惊慌,应对恐惧,经营生活,反思人生?病毒入侵,是暂时地叫停了世界还是预告了未来的常态?当代艺术这个词好像就是问题的谜面。展览由独立策展人/艺评人王凯梅策划,汇集了包括COCA、付晓东、金锋、雎安奇等在内的12位,他们用各自的态度回敬生命中的常态和例外。 展览展出了向振华近五年来的创作《型录》,作品描绘了“消费”与“消耗”共时发生的动态景观。向振华取消了“捕捉瞬间”的影像创作方式,而直接以广告图像为创作对象。模特的样貌、服装形制等图像信息逐渐堆叠,他们身上“物”与“人”的特性越发模糊,直至形象变成幻影。精仿手表!这些堆叠处理的图像,逆向织构成离析霰散的质地,“生产”与“耗损”、“消费”与“消耗”共时发生的经过变得可见。 2019年初,在林景秋梳理着自己每个人生阶段的同时,开始了一次关于“寻根”的探险,采访所有她人生中的同行者与随机偶遇的人,只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在寻找什么?” 这当中并没有特定的答案,但她得到的回应里却满载着各种不同的想法和语言,显示了世界各地人们思想与梦想的多样性。本次展览所呈现的摄影作品及内容只是这个正在不断扩张的项目之其中一部分,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参与项目的受访者已超过250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