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表资讯

布衣名士孙髯翁挥写天下长联

浏览量:573 | 时间:2021-10-13 03:17:36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在昆明近华浦兴建大观楼。此楼雕梁画栋,气势磅礴,直面巍峨的西山、浩渺的滇池,一俟落成,立即成为昆明人闲暇出游的好去处,也成了无数文人雅士相约而来的胜地之一。

  算命先生一捋长须,“这有何难?”随即取出纸墨,笔走龙蛇,不到一炷香的工夫,挥就一联。众人凑近细看,不由大惊。但见纸上有一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劳力士水鬼N厂,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因反对搜身而放弃功名,因维护尊严而不惧“自毁”,如此铮铮傲骨,在中国历史上如果不是仅见,也是极其罕见的。在一个以入仕为荣的年代,孙髯弃绝科举之举,堪称中国封建时代独立知识分子的一大壮举,绝非常人所能为。

  清乾隆年间(1765年),一日,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几位昆明秀才来到大观楼游玩。他们聚在大观楼下,仰望之余,有人叹道:“这大观楼虽然雄伟壮阔,独缺一联啊!今日,我们几人就写一副对联许它,也好让这大观楼以山水名,更以长联名,如何?若能写成,方不负昆明如此的美景。”几位秀才同声附和,于是一个个捻须挠头,各自做起对联来。一顿饭的工夫过去了,秀才们纷纷亮出自己的对联,多是些寻常的句子,真金真钻手表,什么烟波啦、明月啦、山川啦,鲜有惊人的词语,更不用说工整绝妙、雄奇壮美的佳句了。秀才们也自觉惭愧,一个个捶胸顿足,苦笑不已。这时,忽听得身后一人哈哈大笑,秀才们转身一看,原来是大观楼前的算命先生,此人长髯飘飘,一身青袍,年纪约五十出头,身材俊朗,气质凛然,颇有些仙风道骨。众秀才问他:“先生为何大笑?”

  晚年的孙髯日渐穷困,被女婿接到云南弥勒居住,传说在东门外设馆教书,随后又到城西新瓦房村教私塾。1774年,孙髯故于弥勒,一代布衣名士的传奇人生就此落下帷幕。直至清末,时任弥勒知州胡国瑞才重修髯翁墓,为之撰写碑文。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山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算命先生道:“如此美景,如此大观楼,你们这些饱学之士却不能作出一副好对子,可惜啊!可惜!”

  且说成年后的孙髯随父母辗转到了昆明,自幼便饱读诗书的孙髯自然不会错过科举,于是在云南参加乡试。不承想,科举早已没有公平可言,规矩也只是给寒门子弟定的。按规定,考生进入贡院之前,都要接受严格检查。但这种检查虽名为严防夹带,实为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只要向考场工作人员“上贡”,人家自然睁一眼闭一眼。于是不少有钱人家子弟纷纷送上银子,大摇大摆地进入考场。那些家中贫困的寒门学子或不愿打点的考生就惨了,一律接受最严格的搜查。这种检查除了挑剔考生肤色、长相、身材等等,更要搜身,要让考生脱掉鞋子、帽子、袜子,有时连衣服裤子也要脱,衣裤上的口袋甚至补丁也不能幸免。这对志向高远的考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羞辱。

  孙髯翁,原名孙髯,字髯翁,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陕西三原。他出生时,全家上下大吃一惊:这孩子竟有淡淡的胡须,父亲想来想去,干脆,为儿子取名孙髯。孙髯自幼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加之发奋读书,长大后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诗文词曲无一不能,尤其诗文成就最高。

  许多考生虽然心有冲天怨气,但想到“十年寒窗苦,一朝为功名”,大多咬牙忍一忍,考场该进还得进。但是孙髯不一样,他公然说“不”,对考场兵丁大声道:“吾绝无夹带,公信吾乎?”兵丁才不搭理呢,不见银子照样搜身。一旁的人冷冷地说:“要考试就要被搜身,无一例外。”

  秀才们一听,脸齐刷刷红了,但不服气啊,心道,你一个算命先生还能比我们更有能耐?于是故意问他:“莫非,先生可为?”

  这件事后,刚烈高洁的孙髯飘然世外,后来干脆住进圆通寺,以算命卜卦为生,不时四方云游,把自己交托给了广袤的天地,乐得个逍遥自在,这才有了后来书写大观楼长联的契机。

  此事后来被孙髯写入他的长诗——《辛卯观诸生入闱》:“唱名胥吏嫌字难,趁空余丁劫横财……倩代不妨金厚许,咨询打点笑先开……”辛卯年就是乾隆三十六年,即公元1771年,可见孙髯风骨。

  长联足见孙髯在诗文上的才华,但他的才华远不止于此。心系天下的他还干了另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徒步考察盘龙江。

  好一副长联!上下共计180字。秀才们不禁纷纷鼓掌,大声叫好,心里暗暗惊叹:这样的长联不仅有情、有境,更有历史、有人文、有渊源、有抱负,字字珠玑,句句精彩,对仗工整,气度宏阔,其眼界、学养、胸襟非当今一等大才不可为也,更不用说,这位先生还是在极短时间内挥就的,真乃神人也!几位秀才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有人纳头便拜,希望算命先生收他们为徒。算命先生朗声大笑,将秀才从地上一一搀起。从此,这副长联不胫而走,昆明人知道了,云南人知道了,巴蜀、汉中、中原诸地都传开了……一时间,因其文采、意境和字数而独步天下,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后来,昆明名士陆树堂用遒劲的行书抄写一遍,找能工镌刻,悬于大观楼楹柱之上。自此,大观楼长联声震寰宇。

  发生在他身上的奇闻,还不止书写大观楼长联这一件,另有两桩也堪称惊世骇俗。

  因其对昆明一方水土之挚爱,孙髯以一介平民布衣的身份徒步考察盘龙江,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写出一篇长达6000余字的论文——《拟盘龙江水利图说》。图说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盘龙江上下游诸般景致与地形,更对疏浚工作提出五条建议,被后来的学者认为极其实用,是不可多得的治理盘龙江的工具书,也远比后来的徐霞客旅行式的考察更接地气,充分彰显出孙髯虽不在庙堂却心怀天下,以绵薄之力为一方百姓谋福的济世情怀。

  孙髯其人、其文,已经成为昆明文化的重要标志,他的铮铮傲骨,不肯流俗的高洁品格,倾注纸上的大气魄、大胸怀,都为后来的文人学子深深叹服。昆明人至今仍在怀念他,怀念这样一位布衣秀才、文化奇人,纷纷争诵大观楼长联并引以为豪,“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巍峨大观楼,历经数百年风雨,仍携此长联屹立于滇池之滨、西山之侧,成为冠绝古今、不可不去之“天下第一楼”。复刻手表

  盘龙江是昆明市境内一条大江,发源于昆明北郊崇山峻岭,由北而南穿越昆明,注入滇池。明末清初,河道长期年久失修,淤塞严重,每逢上游发大水,中下游常泛滥成灾,老少男女流离失所,孙髯每每心痛不已。

  这位仙风道骨的算命先生究竟何许人也?怎会有如此高的才华,顷刻挥就180字的千古奇联?不得不说,这位先生真不可小觑,他就是在昆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布衣秀才孙髯翁。此人为昆明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至今仍令人感佩,令人怀念。

相关文章
© 2019-2024 Copyright ze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