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皮革制作手艺是松潘县汪家的家族传承,清末民初开始做,改革开放以来,汪家皮革曾经显赫一时,鼎盛时期的汪皮匠还开办过松潘民族皮件厂,工人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鼎盛时期皮革制品大大小小有100多种。 据了解,做一个手工皮具大致需要选皮、打样、裁皮、粘合、划线、打眼、缝合、封边、磨边、整形、上油等十几个流程。每天她都重复着慢慢将针线穿梭于皮子上,产量虽低,她却不急不躁。一块简单的皮子,却在她的精心制作和打磨下呈现出了各式各样的新花样,通过不断努力,复刻手表!她的工作室分别获得“大熊猫金奖先进集体”、“皮具传统制作技艺传习基地”等荣誉称号。 全面检验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阶段成果 四川省“守护青山·2020”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综合演练举行 起初是汪孝凌的舅太爷程学贵拜师甘孜州康定的刘恒定,协商好学徒3年帮工1年,学成后回到松潘,汪孝凌的爷爷汪全寿继而拜师舅舅程学贵,继续学习手工皮革制作,天赋秉然,她爷爷很快学会了基本要领,还能做出无接头高帮靴子。 大学毕业后,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父母身体不好,妹妹也需要继续完成学业,汪孝凌把理想放在心里,通过公招考试考入红原县麦洼乡中心小学,开始教书生涯,但她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在业余时间,她会专研、摸索、学习皮革手工制作方面的知识,在一次和朋友去西藏旅游期间,遇到一位唐卡老师,通过深入交流后,对她触动很大,加之汪孝凌的叔叔辈和她爸爸以前都在做皮革手艺,现在因为老人们年纪大了,都退休了,就剩下她父亲汪忠三还在坚持做皮革。为了传承皮革手工艺,不让汪氏皮革手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为了完成自己从小的梦想,汪孝凌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虑和心里挣扎后选择辞去工作,回家跟随父亲继承这门手艺。 走深走实贴近群众 入脑入心凝聚力量 甘孜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汪孝凌,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汪皮匠第五代传承人,也是汪皮匠家族中唯一一位女传承人,今年32岁,成家后已育有两个小孩,她于2011年6月毕业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就职于红原县麦洼乡中心小学,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在广东皮革协会学校系统学习现代皮革制作工艺,2013年10月至今在家中向其父亲汪忠三学习家族传统手工工艺,如传统皮革的制作、传统民族皮件的制作工艺及流程,于2013年10月开“汪皮匠手工皮具工作室”,为当地各族群众订做传统民族皮具,并在近几年不断升级扩大汪皮匠的经营规模,汪皮匠皮革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汪孝凌从2013年就开始做皮具至今已经有7年的从业经验,汪家在松潘当地也算是皮革世家,她爸爸兄弟四个都做手工皮革,而三叔是做的最好的,现在成都郫县等附近的鞋厂老板多数都是她三叔的徒弟,她从小就是在皮革厂长大的,耳濡目染看到父辈们辛勤一辈子都是在从事皮革加工,在汪孝凌的印象中,从小看着父辈们制作皮革,自己也渐渐喜欢上了这种手工制作,不经意间埋下了要做皮革手艺人的种子。她在学生时代,课余时间也会做点小手工艺品送给同学们,大家都会夸她心灵手巧,每次她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都会油然而生。 为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新的时代里,她深知不进则退、不改则败,她将怎样破茧成蝶,我们拭目以待!(汪子娟)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开始创业之初,总是能遇到很多帮助自己的人,这位胆大心细的80后女孩,人生当中第一次拖着行李坐飞机去广东皮革协会学校系统学习现代皮革制作工艺,通过老师们的悉心教授,自己的踏实努力,三个多月后汪孝凌就学成回到松潘。没有启动资金,她就向亲朋好友们那儿到处借钱,前后共借了五十多万,每一笔款项她都在笔记本上清清楚楚的记录着,还完一笔借款就勾划一笔,她诚实讲信用让周围的亲朋好友对她赞不绝口,都非常支持她继续创业。2013年9月她顺利的租了一间门面开始营业,2014年5月,她的汪皮匠工作室正式成立。 刘卫兵主持项目《南溪遥》获国家“精瑞科学技术奖”:为川西林盘有机更新探索一条新路 在汪孝凌的工作室中,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皮革的味道,一眼望过去全是皮料,成卷的牛皮、羊皮等各种皮料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下,旁边的木架上则陈列着部分她已经完工的作品。大到通勤用的皮包,小到精致的卡套和能够放在手掌中把玩的工艺品,都带着整整齐齐、密密麻麻针脚挤在这不大的工作室里。 汪孝凌说:“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徘徊不定、高仿手表,犹豫不决。影响我们的判断很多时候不是外在因素,而是觉得自己有梦想,放弃梦想心有不甘,既想要鱼,又想要熊掌。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没有舍哪有得,今天所放弃的,明天可能会加倍回报给你。”她时常这样激励和开导自己,每一次坐下来做手工的时候,她内心都特别平静,慢慢的心静已成为一种习惯,80后的汪皮匠想静心尽力的打造有温度的皮具,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圆梦家乡情怀,她想通过自己不断学习和努力,立志能打造出具有松潘特色的手工皮革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