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表资讯

格拉苏蒂的美名由何而来?

浏览量:394 | 时间:2022-12-18 03:18:15


  朗格孜孜不倦地绘制、计算和研究齿轮及其轮齿、轮轴和传动轮系之间的大小比例和传输效率,反复试验发条动力、摆轮振频及其平衡补偿值,小心翼翼地将已经过时的法国长度单位“法令”(Line)和英国长度单位英寸转换为更为精准通用的公制单位(米)系统。写满文字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几何数列和技术草图,无不彰显他的天才、勤奋以及对制表技艺的孜孜以求。

  此外,其开放式的发条盒结构也方便制表师单独进行卸装。当年的另一项研发成果就是通过间接上链系统为摆轮持续提供动力,由此让后者拥有更加出色的等时性,同时令常规小秒针实现了实时运转,从而让怀表的走时精度接近于当时最精准的计时工具——大型摆钟。格拉苏蒂制表大师们的另一项绝活就是平滑如镜的黄金套筒,搭配饰有螺旋太阳纹的发条齿轮、钻石顶盖托石和传统的螺丝摆轮。尽管当年这些精美的细节都隐藏在厚实的封闭式表底之下,但它们绝对是格拉苏蒂的骄傲。此后在1890年左右,经典的弧面倒角摆轮桥板和传奇的鹅颈微调装置也相继问世,传统德式精密时计至此已臻于完美,直至今日依旧令世人赞叹不已。

  从一开始朗格就没有模仿或复制其他怀表的式样,而是用仅在格拉苏蒂独家制造且品质出众的锚形擒纵钟表,高仿手表。取代其他地方制造的柱轮钟表。镶嵌宝石的锚形擒纵装置替代了生产更为简单的销钉锚形摆轮,这对机芯夹板的构造方式和外观造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同于瑞士机芯中独立设置的多桥式夹板,这些来自萨克森州的德式机芯大大减少了夹板的数目,其上夹板呈现经典的格拉苏蒂四分之三构造,后者至今仍是该地区精密制表业最重要的传统特色之一。

  和175年前一样,他们从头至尾参与精密时计从设计到生产的整个过程。不言而喻,每一个微小的零部件都经过手工处理——装饰精美、工艺卓绝:从不同类型的机芯夹板饰纹到鱼鳞纹打磨、抛光、倒角,直至最高标准的精加工处理,例如镂空和手工镌刻。就和当年一样,如今也有不少制表名师和艺术家致力于这类特殊的制表技艺。即便可以使用现代先进的辅助工具,但是制造和装饰各个零部件依然需要极大的付出,每道工序都耗费大量时间,其成果便是至臻完美的格拉苏蒂钟表艺术品。

  凭借上述分工合作方式结合生产技术和流程的优化,造就了精准完美的钟表零部件,从而也提升了最终产品的走时精度——这即是格拉苏蒂制造怀表最重要的特征。朗格深知,只有在志同道合伙伴们的并肩协作下才能取得经久不衰的成功。当时他获得了几位同样天赋异禀的杰出制表师的鼎力相助,其中包括朱利叶斯·阿斯曼(Julius Assmann,手表批发,1827-1886年)、曾是朗格学徒的阿道夫·史耐德(Adolf Schneider,1824-1878年)以及卡尔·莫里茨·格罗斯曼(Karl Moritz Grossman,1826-1885年)。他们和朗格是志趣相投的亲密好友,并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那就是制造出完美无缺的格拉苏蒂怀表。

  逾175年来,格拉苏蒂(Glashütte)的工匠们都擅长于创制工艺精湛的精密时计。这个德国小镇在制表行业享有独一无二的盛誉,不仅因为其钟表产品的外形完美无缺,更是源于精美绝伦、技术出众、独具特色的机芯——可谓形神兼备、至臻至美。

  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之子理查·朗格(Richard Lange,1845-1932年)在1876年出版的《制表工艺通鉴》中写道:“我的父亲在设计制造钟表时特别注重以下几点:齿轮颈轴以及齿轮间啮合运行必须清晰明了且尽可能恒定不变;走时精度可以轻松便捷地进行整体调节;所有部件都易于更换;一切的重中之重在于每一个零部件都尽可能地简单、可靠和安全运转。”

  朗格年轻时求学于德累斯顿技术教育学院,师从钟表大师约翰·克里斯迪昂·菲烈特里西·古特凯斯(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Gutkaes),后者当年在这座易北河畔的大都市里经营着声誉最卓著的钟表商店并提供最精美的产品。朗格很早便熟悉了制作精密时计的基本要求,在学徒生涯中,他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技艺,成为全欧洲著名的制表师和天文台精密时计制造者。他的另一位老师约瑟夫·萨德斯·华纳尔(Joseph Thaddäus Winnerl,1799-1886年),钟表巨搫阿伯拉罕-路易·宝玑(Abraham-Louis Breguet)的得意门生之一,如此描述朗格:“他力求让自己的艺术创作臻至完美,人们相信他的天赋可以实现这一点。”

  在地图上看,坐落于埃尔茨山脉(Erzgebirge)中、历史悠久的小镇格拉苏蒂仅是小小的一点,但它作为德国精密时计制造中心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那里的居民所擅长的制表技艺及其蕴含的美学造诣,令瑞士钟表圣地汝山谷(Vallée de Joux)及日内瓦的同行们都钦叹不已。诸如四分之三夹板、雕花摆轮桥板、鹅颈微调以及格拉苏蒂止逆装置等独具一格的机芯特色,是钟表爱好者和收藏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格拉苏蒂历史上四大名家——朗格、阿斯曼、格罗斯曼和史耐德——的机芯几乎完全一致,其零部件可以通用,这点在今天看起来非常有趣。完美运作的分工合作模式和对于格拉苏蒂精密时计的共同愿景得以实现,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几十年间蓬勃发展。四位创始人所提倡的技术标准直到今天依然是格拉苏蒂钟表制造商恪守的传统,并在德国重新统一后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复兴,如今的知名品牌包括A. Lange & Söhne朗格、Glashütte Original格拉苏蒂原创、Moritz Grossmann、Tutima Glashütte、Nomos Glashütte以及Wempe Glashütte/SA等。

  格拉苏蒂德国钟表博物馆馆长莱因哈德·赖歇尔(Reinhard Reichel)作为通晓这个行业历史的专家,曾在2006年——暨格拉苏蒂建镇500周年之际——发表相关著作《萨克森州格拉苏蒂,1506年至2006年》,他在书中如此写道:“上述四位大师的通力合作成果斐然、劳力士水鬼N厂!独一无二。他们之间不存在怨恨、嫉妒、怀疑,甚至没有竞争的想法。这棵‘由四片叶子组成的四叶草’始终关注着该地区的整体利益和发展。”

  格拉苏蒂的美名由何而来?正如小镇入口处的路标上自豪地写着“时间在此驻足”,这里的钟表制造业缘起于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1815-1875年),一位天赋异禀且高瞻远瞩的钟表制造大师,他来自附近的德累斯顿,于1845年获得政府资助后,率先在这个昔日萨克森王国贫穷落后的一隅创办了一个简朴的制表工坊,并招收了15名学徒。朗格一直梦想着制作一款“简单,但是完美的机械怀表”,在那个科学研究和长途旅行日渐兴起的时代背景下,怀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对时间的把握必须依靠值得信赖的精密时计。

  撰文:Sabine Zwettler(原文刊登于《Chronos手表》2022年表典特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朗格带着满脑袋的创意以及游学各国、饱览群书的经历回到家乡米格利茨塔尔(Müglitztal)。作为德国乃至世界钟表制造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从创业之初就采用了分工合作的策略,即由专业熟练的工匠分别制造不同的零部件,并将生产业务分包至家庭工坊。此后,格拉苏蒂镇上很快就出现了专门生产指针、齿轮、表壳、轴眼宝石以及其他零部件的工坊,生产技术和工序也实现了优化,例如采用脚踏驱动的“旋转椅”以持续旋转运动的方式来车削加工圆形部件,包括销钉、传动齿轮和摆轮圆盘等。

相关文章
© 2019-2024 Copyright ze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