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为代表的网购市场虽然在销量上达到了数量级增长,但其对于品牌、知识产权的漠视确实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在淘宝,随处可见“山寨货”、假货,在浙江、广东、上海,原来就初具规模的制假基地,在电子商务的推波助澜下,规模不断壮大。大多数时候,消费者无从辨别真伪,外贸原单、贴牌商品还是出口转内销让人眼花缭乱,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根本无法识别。 网购充斥假货,最终受害的依然是消费者。消费者网购发生纠纷时,投诉维权比现实中更为困难。作为假货最大温床的公共购物平台,纵容假货能获得平台繁荣和大量现金流。如果网站果真破釜沉舟式地打击假货,可能会损失相当大一部分人气。鱼与熊掌,就看平台如何选择。对于近年来推出的“先行赔付”、与厂商建立合作机制等解决手段,其效果本身令人怀疑。淘宝本身的团队在海量信息和亿万卖家主体面前,有多大的执法能力是一个未知数。 不论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得多快,对消费者、对企业、对购物平台商业价值均具有破坏性的售假行为都不会长久。对于隐秘在网购平台的假货店铺,不仅仅需要企业单方面抵抗,更有力的打击手段还需要联合监管部门、网商、平台、消费者等各方面力量综合治理。(至善若水) 欧米茄与淘宝之间的商战才刚刚打响。不可否认,精仿表,以名表为代表的奢侈品行业正在遭受网购庞大销量的威胁。这也可能是欧米茄状告淘宝的原因之一,而不仅仅因为淘宝“售假”。网购市场对于实体店的冲击正显现出极大的正能量。品牌商因价格问题与网络销售平台间的摩擦,是欧米茄起诉淘宝的导火索。这里,姑且不论欧米茄“打假”是真还是假,复刻手表,网购市场的假货泛滥却是亟需我们重视的问题。 制假售假不仅仅充斥网购市场,当然也与大环境有关,与国人贪便宜的购买心理有关。但这不能成为网络售假的借口,正是网络放大了国人“知假买假”的消费习惯。所以假货泛滥不可不除。假货上网,从根源来讲,还是现实社会中假货的制贩、销售屡禁不绝,假货有市场,有生存土壤。因此,打击网络假货不仅要把关注点放到终端销售环节上,还要从制假源头开始打击,实现网上网下的互动,才能取得切实成效。 假货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网购市场的一大毒瘤。网购市场的假货问题对于企业的影响并不限于拿不到网购市场巨额收益,其对现实渠道和终端的冲击也相当严重。如果假货不除,那么传统企业在品牌道路上将举步维艰,并且可能一直被排斥在庞大的网购市场之外。 近两年来,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取得了爆发式增长。2010年,淘宝网注册用户达到3.7亿,在线万人访问淘宝网,平均每分钟出售4.8万件商品。截至2010年12月,国内个人网店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350万家,网上零售用户达1.58亿人,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在传统企业纷纷加大对网购市场开拓力度的背后,网购市场的假货问题则让企业、消费者头疼不已。 |